【導讀】2025年KeyBanc投資者會議上,安森美半導體CEO Hassane S. El-Khoury以全球產業變革為視角,系統闡述了電動汽車與AI服務器兩大高增長賽道的戰略布局。其核心觀點揭示出:電動汽車的全球化浪潮與AI服務器的算力革命正在重塑半導體產業格局。安森美憑借在碳化硅技術、電源管理方案及供應鏈整合能力上的深度積累,正通過"技術差異化+生態協同化"的雙輪驅動模式,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重構中搶占戰略制高點。這一戰略定位不僅回應了產業變革需求,更預示著半導體企業從單一器件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商的轉型趨勢。
一、電動汽車賽道:從技術迭代到全球化生態的構建
在電動汽車領域,El-Khoury強調這是一場超越國界的產業革命。其核心觀點揭示出三大戰略方向:
技術代際躍遷的必然性:電動汽車的普及并非簡單的動力系統替換,而是涉及能源效率、智能化水平與制造模式的全面升級。安森美觀察到,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正加速從硅基IGBT向碳化硅器件轉型,其溝槽柵碳化硅技術在導通損耗與開關損耗指標上較傳統平面結構提升15%-20%,成為提升續航里程的關鍵技術支點。
2. 全球化生態的構建邏輯:盡管中國電動汽車滲透率已達35%(2024年數據),但真正的市場爆發點在于全球化布局。安森美通過在中國、北美、歐洲建立本地化研發中心,針對不同區域的充電標準、駕駛場景與法規要求進行定制化開發。這種"區域技術適配"策略使其在Wolfspeed破產后的市場洗牌中,成功獲得多家中北美車企的碳化硅模塊訂單。
3. 供應鏈韌性建設的創新路徑:面對碳化硅襯底供應的波動風險,安森美構建了"多源供應+垂直整合"的復合型供應鏈體系。除傳統襯底采購渠道外,其與II-VI、Soitec等企業合作開發新型碳化硅復合襯底技術,通過鍵合工藝將不同晶圓特性進行優化組合,既保障供應安全又提升器件性能。這種創新模式使其在2024年碳化硅襯底短缺危機中保持了95%以上的交付率。
二、碳化硅技術突圍:從材料創新到系統集成的全鏈路突破
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安森美展現出的技術縱深尤為引人注目:
溝槽柵技術的持續進化:其第四代溝槽柵碳化硅MOSFET通過優化柵極氧化層厚度與溝槽形貌控制,將導通電阻降低至1.2mΩ·cm2,同時將短路耐受能力提升至10μs級別。這種技術突破使得電動汽車逆變器效率可突破99%,直接帶來續航里程5%-8%的提升。
2. 襯底供應體系的多元化布局:針對6英寸碳化硅晶圓的良率瓶頸,安森美采取"雙軌并進"策略:一方面與日本合作方共同開發新型物理氣相沉積(PVT)工藝,將晶圓缺陷密度控制在15個/cm2以內;另一方面通過收購某歐洲材料初創公司,獲得基于液相外延(LPE)技術的8英寸碳化硅襯底制備能力。這種技術儲備使其在2026年8英寸碳化硅量產窗口期到來時占據先發優勢。
3. 系統集成能力的突破:在電動汽車應用中,安森美將碳化硅模塊與SiC驅動IC、電流傳感器進行三維集成,開發出厚度僅8mm的"智能功率模塊"(IPM)。這種集成方案不僅將功率密度提升40%,更通過內置診斷功能實現器件級健康狀態監測,為整車廠的預測性維護提供數據支持。
三、AI服務器領域:高功率密度電源解決方案的破局之道
面對AI服務器功耗指數級增長的挑戰,安森美展現出獨特的技術應對策略:
電源架構的范式創新:當單機架功率需求突破100kW時,傳統12V供電架構已難以滿足效率要求。安森美推出的48V/400A電源樹方案,通過Treo工藝平臺實現98.5%的轉換效率,較傳統方案降低15%的配電損耗。其核心的NCP19000數字控制器可動態調節多相供電時序,在GPU負載突變時將電壓波動控制在±1.5%以內。
2. 定制化開發的深度協同:在與英偉達的合作中,安森美采用"架構預研-聯合驗證-同步量產"的開發模式。針對H100芯片組的瞬態響應需求,其開發的DrMOS器件將開關頻率提升至2MHz,同時通過銅夾封裝技術將導通損耗降低30%。這種深度協同使其成為全球首批通過PCIe 6.0供電標準認證的供應商。
3. 熱管理與可靠性的系統優化:在800V高壓直供方案中,安森美創新性地將GaN器件與碳化硅二極管進行混合封裝,利用兩種材料的互補特性實現溫度系數平衡。其開發的智能均流算法可使并聯器件的電流不均衡度小于5%,在55℃環境溫度下仍能保持97%以上的滿載效率。
四、產業協同戰略:構建技術生態的三大支點
El-Khoury的演講揭示出安森美獨特的生態構建邏輯:
1. 標準引領的技術聯盟:作為AEC-Q101汽車電子可靠性標準的主要制定者,安森美正推動將碳化硅器件的高溫高濕測試標準從1000小時延長至3000小時。這種標準升級將重塑行業準入門檻,鞏固其技術領導地位。
2. 開放創新的聯合實驗室:在全球布局的12個技術中心中,安森美采用"客戶共研"模式。例如在上海實驗室,其與比亞迪、蔚來等企業共建碳化硅應用驗證平臺,將器件選型到整車測試的周期從18個月壓縮至9個月。
3. 數字孿生的制造升級:在菲律賓新建的4英寸碳化硅工廠中,安森美部署了完整的數字孿生系統,通過實時采集2000+工藝參數,使新產品的良率爬坡時間縮短40%。這種智能制造能力使其在2025年獲得多家國際車廠的長期供應協議。
五、未來挑戰與戰略應對
面對產業變革中的不確定性,安森美的戰略儲備體現在:
1. 人才結構的深度調整:2024年其研發團隊中新增300名電力電子系統工程師,占比提升至25%。這種從器件設計向系統工程的能力延伸,使其能更好應對電動汽車與AI服務器的跨學科挑戰。
2. 風險管控的前置布局:針對地緣政治風險,安森美在馬來西亞建設的12英寸硅基產線已具備60%的應急轉產能力,可在6個月內將IGBT產能提升3倍以應對市場波動。
3. 技術路線的多元探索:除碳化硅外,其對氮化鎵(GaN)、氧化鎵(Ga2O3)等寬禁帶半導體進行梯度投入,在2025年已實現650V氮化鎵器件的量產,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技術選項。
結語
安森美的戰略演進揭示出全球半導體產業變革的核心邏輯:技術創新必須與產業生態重構同頻共振。在電動汽車領域,其通過碳化硅技術的持續突破與全球化生態構建,正在改寫汽車半導體的競爭規則;在AI服務器賽道,以高功率密度電源解決方案為支點,成功切入算力革命的核心環節。這種"技術縱深+生態協同"的雙輪驅動模式,不僅鞏固了安森美的市場地位,更為半導體企業應對產業變革提供了重要范式。隨著電動汽車全球化與AI算力革命的深入,具備全鏈路創新能力的企業將在新一輪產業洗牌中占據主導地位。
推薦閱讀:
德州儀器電源路徑充電技術解析:如何實現電池壽命與系統性能的雙贏?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驅動芯片:重新定義TOF 3D傳感精度與效率
多維科技TMR13Nx磁開關芯片:重新定義智能筆360°無死角喚醒體驗